中國服裝業的“生態文明”
發布時間:2011年12月30日 點擊數:
一個多世紀的落后,讓中國的時尚產業一直仰望西方,希冀有一天能夠站在時尚金字塔的頂端。
很多年了,發達國家引領更高的科技、更前沿的潮流,他們的經營模式、品牌文化也讓中國服裝業自嘆弗如。然而,在不斷地生產與消費的輪回中,更多的資源被消耗,人們的胃口似乎也越來越大,想要更多、更好、更新的產品。時尚產業在這樣的欲望中不斷地加快流行的速度,縮短產品的周期。快時尚品牌在世界范圍內的大行其道就是直接的例證。
龐大的產業規模已經站在了歷史的節點上。是繼續追求更快的速度、更大的成就、更好的名次?還是放慢腳步,關心周圍的自然環境,審視企業家和每一個員工是否快樂,在精神和物質之間找一個平衡點?東莞廠服
過度注重物質、規模、效益、利潤,這個時代應該終結了,幸福更多來源于精神和內心。經歷多年的工業文明,服裝業應該邁入生態文明的時代了。在生態文明中,數量不是衡量的標準,質量也不是,文化才是標準——能夠引領有幸福感的生活方式,能夠和大自然和諧相處,這樣的文明才應該成為主流。
更多的生產、更多的消費——這就是時尚的宿命嗎?
中國臺灣有個桃米社區,生態旅游做得很有特色,每年有很多游客專門來參觀當地品種豐富的青蛙。為了保護青蛙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,當地一年只接待游客100天,其余的時間讓青蛙和當地的動植物得到休養。桃米成立了社區產業永續發展協會,在桃米人的認知里,“有好的環境,才有文化,才有經濟,這個順序絕對不能顛倒,不能先有經濟”,他們認為,生態發展和經濟發展是可以平衡的。東莞廠服
這個案例值得整個時尚產業深思。中國服裝業也許到了成立“產業永續發展”的組織的時候了。
僅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的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,已經從2002年的38個縣鎮,發展到現在的175個市縣鎮,包括企業18萬戶,職工800多萬人,而這僅占全國紡織總量的40%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