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裝產品色差的識別與預防措施
發布時間:2013年03月23日 點擊數:
服裝產品色差的識別與預防措施
一、疵病特征:染色制品所得色澤深淺不一,色光有差別。
(1)同批色差:同批產品中.一個色號的產品箱與箱之間、件與件之間、包與包之間、匹與匹之間有色差。
(2)同匹色差:同匹產品中的左中有有色差或前后有色差或正反面有色差。色差是染整廠常見疵病和多發性疵病之一,嚴重影響染色成品的質量。
二、產生原因 各類織物的纖維組成不同,染色時采用的染料種類及工藝設備不同、加上染色加工中有不同的要求和特點,產生疵病的原因及表現就不一樣。色差在外觀表現上多種多樣,但究其原因,主要有以下幾種。
(a)染料在織物上先期分布不均勻:染料在固著之前,如果在織物各部位上分布不勻,固色后必然形成色差。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為:
?、倏椢镆蛩兀河捎诶w維性能不同或前處理退、煮、漂、絲不夠勻透,使染前半制品滲透性不勻而引起對染料吸收程度的差異。
②吸液因素;由于機械結構上的原因或操作不當,使織物各部位的帶液率不一致,因而造成色差。軋輥壓力不勻、加入染化料不勻等都會使織物吸收染料不勻。
?、陬A烘因素:在浸軋染液后預烘時,由于烘燥的速率和程度不一致,引起染料發生不同程度的泳移,使染料在織物上分布不勻。
(b)染料色光發生變異:這種差異不是由于織物上染料分布不均勻造成的.而是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織物上的部分染料的色光發生變化,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:
?、偃厩耙蛩兀喊胫破返陌锥炔粍蚧騪H值有較大差異,在染色后往往造成色光差異。
②染色因素:例如分散染料熱溶溫度過高,使某些染料的色光變得萎暗;還原染料的過度還原,也會使色光有差異。
②染后因素:在后整理過程中.如樹脂整理、高溫拉幅以及織物上PH值的不同等,都會引起染料色光有不同程度的變化。
?、茉硐矗喝缭硐床怀浞?,會使發色不充足.色光不準。
(c)染料在織物上固著程度不同:盡管染料在織物上先期分布是均勻的,但在固著過程中.如條件控制不當(如溫度、時間、染化料濃度等),使織物上某些部位的染料沒有得到充分固色,在后處理皂洗時即被去除.從而產生色差。例如,分散染料熱溶溫度兩邊或前后不一致、還原染料部分還原或氧化不充分、活性染料汽蒸條件不良等都會造成織物的前后或左右有色差。
面料的常用概念
1、經向、經紗、經紗密度——面料長度方向;該向紗線稱做經紗;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經密(經紗密度);
2、緯向、緯紗、緯紗密度——面料寬度方向;該向紗線稱做緯紗,其1英寸內紗線的排列根數為緯密(緯紗密度);
3、密度——用于表示梭織物單位長度內紗線的根數,一般為1英寸或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,我國國家標準規定使用10厘米內紗線的根數表示密度,但紡織企業仍習慣沿用1英寸內紗線的根數來表示密度。如通常見到的“45X45/108X58”表示經紗緯紗分別45支,經緯密度為108、58。
4、幅寬——面料的有效寬度,一般習慣用英寸或厘米表示,常見的有36英寸、44英寸、56-60英寸等等,分別稱作窄幅、中幅與寬幅,高于60英寸的面料為特寬幅,一般常叫做寬幅布,當今我國特寬面料的幅寬可以達到360厘米。幅寬一般標記在密度后面,如:3中所提到的面料如果加上幅寬則表示為:“45X45/108X58/60"”即幅寬為60英寸。
5、克重——面料的克重一般為平方米面料重量的克數,克重是針織面料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,粗紡毛呢通常也把克重作為重要的技術指標。牛仔面料的克重一般用“盎司(OZ)”來表達,即每平方碼面料重量的盎司數,如7盎司、12盎司牛仔布等;
6、色織——日本稱做“先染織物”,是指先將紗線或長絲經過染色,然后使用色紗進行織布的工藝方法,這種面料稱為“色織布”,生產色織布的工廠一般稱為染織廠,如牛仔布,及大部分的襯衫面料都是色織布;信息來源:珠海工衣
上一篇:服裝設計圖的繪制視覺效果
下一篇:東莞工衣阻燃工服面料介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