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惠州工衣生產廠家
一、行業的發展趨勢
發展服裝行業打造完整的產業鏈
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服裝產業格局一定會發生變化。這是因為由服裝制造大國向服裝強國發展,向服裝消費大國發展,服裝消費格局一定會迫使制造產業逐漸轉型,有很多的制造業將逐步地轉型到服務上來。
從全國來看,我國服裝工業訂單管理、原輔料采購、研發設計、加工生產、整理整燙、倉儲物流配送、訂貨批發零售等七個服裝產業鏈環節是相當完整的,有的服裝發達區域50公里之內就有完整的產業鏈。但從自動化、信息化要求來看,服裝產品全生命周期中有很多環節還是以“孤島”形式存在著。要打造全球最完整最先進的產業鏈,就我國目前情況看,我們還要在以下幾方面努力。
A.要逐步研發服裝自動化生產加工技術。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化自動化技術的快速發展,全球服裝市場終端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,個性化突出和快速反應的特征是競爭的優勢。服裝自動化生產加工包括縫前段自動化、縫制段自動化,縫后段自動化。縫前段自動化是指從三維人體測量、三維和二維服裝CAD互相轉換、服裝CAD/CAM聯機運行并自動裁剪出服裝衣片,現在這個技術已在我國取得成功;縫制段自動化除了采用吊掛生產系統打通信息化通道外,要研制立體自動縫制機或單工位多工序自動縫制單元機,進一步提高縫制段全自動化程度;縫后段自動化要從服裝整理整燙、入庫倉儲、分撿配箱、物流配送到門店銷售全過程自動化,這方面目前主要有以RFID射頻識別技術為核心的信息跟蹤管理技術。該技術我們已實現了與世界同步發展,但由于物聯網剛剛在全球興起,與互聯網還沒有很好的融合,所以縫后段自動化離真正的應用還有一段距離。
B.我國服裝企業要具有為全球個性客戶服務的大規模定制生產系統。所謂大規模定制生產模式是要與大批量、標準化大規模生產相結合,依靠大規模生產的低成本和高效率,面向客戶進行多品種、生產數量為一的集成式大規模生產。我國已有不少企業在進行定制生產,如紅領、希努爾、報喜鳥、BONO、耶莉婭、藍豹、白領、雅戈爾等知名品牌。這些企業的定制分兩種模式,一種是手工高級定制,一種是信息化規模定制,其中信息化大規模定制生產做得好的是紅領品牌。隨著互聯網技術、物聯網技術和視聯網技術的相互融合與發展,我們要結合網絡通訊技術、電腦技術做到為全球各個角落的客戶服務。
C.實現縫前段自動化,關鍵是要抓住以三維人體測量3D/CAT為核心技術的研制。因為只有先擁有三維人體測量技術測得的人體數據,才能進一步研發能實際應用的、具有文化創意設計的虛擬現實設計系統VRD及服裝超維設計系統,才能進一步建立實用型各種服裝數據庫,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標準人臺、電子商務和網上用的試衣系統,甚至可以和服裝CAD/CAM聯機運行。
D.服裝企業要打造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核心優勢,面向全球尋找合作伙伴,實現“網絡動態聯盟制造”。“網絡動態聯盟制造”是依靠現代通訊技術、網絡技術、電腦技術和信息技術,能夠對多變市場的需求(包括對產品的需要和對服務的需求)作出快速反應的新型制造系統之一。
E.要進一步研制以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核心的物聯網技術、視聯網技術在企業管理、企業倉儲、物流配送、產品營銷中的應用。
F.服裝制造業、服裝機械制造業現在要從“制造產品”向“制造服務”延伸,學會以服務為主導的MRO管理,以實現企業的“云制造”。“云制造”融合了現有制造信息化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語義Web、高性能計算等技術,通過對現有網絡化制造與服務技術進行延伸和變革,將各類制造資源和各種制造能力虛擬化、服務化,并進行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經營,以實現智能化、多方共贏、普適化和高效的共享和協同。在產品制造的全生命周期過程,通過網絡提供可隨時獲取的、按需使用的、安全可靠的、優質價廉的服務。“云制造”模式為服裝業實現現代服務模式的轉換、降低能源消耗、快速靈活地響應市場等需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。
二、惠州工衣生產廠家服裝設計審定原則
職業裝在設計階段,首先要根據人機效果(見服裝設計),對各種職業的性質、特點、上下肢活動幅度、人體保護的要求進行調查研究,分析穿用者心理狀況、工作環境,選擇最佳的數據。然后進行設計,從而體現出職業裝的特點,促使穿用者熱愛本職工作。職業裝的設計和審定,一般采用以下幾個原則:
a.行業統一原則。同行業內所有從業者只能采用一種形式的職業裝,以區別于其他行業的職業裝。
b.相對穩定原則。職業裝與流行服裝不同,具有相對穩定性。它在社會和行業發展中逐漸形成并定型。
c.國際統一原則。一些職業裝的款式、色彩、材料和標志等在設計時要考慮國際統一原則,如醫護服統一采用白色。
d.行業特點原則。職業裝必須充分體現和適應該行業的工作環境、工作對象、工作目標的特性。
e.審批認可原則。職業裝要經過國家有關部門審定頒布方能正式施行。企業、事業自行設計制作并要求職工統一穿著的服裝稱工作服,不作為職業裝。
三、工衣發展趨勢
傳統的大批量工衣制作為了降低成本,很多采用較差的布料,做工比較粗糙,并且制衣廠林立,大打價格戰,質量層次不齊。隨著企業對員工的重視,為體現企業對員工的關心,工衣的用料和做工都有很大提高,因此,也出現了一些定位于高品質工衣的廠家,以高品質的質量、細致的做工為企業提供工衣定制服務,它們不再是一味的比拼價格,而是凸顯質量與服務,順勢擺脫無自主品牌及質量低下的狀況,在轉型中獲得更大發展,這是工衣廠家值得借鑒的。